欢迎光临普法廉政官网!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英雄回家丨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

发布时间:2023-11-23 14:02:18 人气:369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

  11月23日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将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历经七十余载风雨

  英雄终将归国

视频: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举行 烈士遗物细节曝光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连续9年成功接迎

  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73年前

  上百万中国军人

  奔赴战场保家卫国

  197653名烈士为国捐躯

  其中很多人魂断异国

  埋骨他乡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73年后

  硝烟已逝

  山河无恙

  让烈士们落叶归根

  我们从未忘记

  从2014年至2022年

  我国已连续9年成功接迎

  9批共913位

  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及相关遗物回国

图为第九次交接仪式现场。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2014年3月28日,

  首批437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15年3月20日,

  第二批68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16年3月31日,

  第三批36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17年3月22日,

  第四批28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18年3月28日,

  第五批20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19年4月3日,

  第六批10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20年9月27日,

  第七批117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21年9月2日,

  第八批109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22年9月16日,

  第九批88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只要我们还记得

  他们就没有离开

  2014年3月28日

  志愿军老兵曹秀湖

  向运送战友遗骸的车队脱帽立正

  两行热泪簌簌落下

  阵阵寒风中的他

  笔直得像一句誓言

  “想啊,想啊,有感情……”

  这一眼

  等了60年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陈曾吉牺牲在朝鲜战场

  他的母亲带着丝丝念想

  等待儿子“团聚”

  直至2019年

  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烈士的家人

  战场上的大儿子“回来”了

  “阿妈

  你安心吧,安心吧”

图片来源:CCTV-7《英雄回家》

  2021年9月1日

  MF8031航班的乘务长邹立

  得知航班上有

  第七批在韩归国志愿军烈士

  林水实的两名亲属

  及两位退伍老兵

  立即撰写广播词致敬

  “崇尚英雄,致敬英雄

  革命烈士为

  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

  献出了宝贵生命

  我代表全体乘务组

  向您致敬!”

  2020年10月25日

  11岁的沈阳小学生张梓潇

  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做志愿者

  给人们讲自己太姥爷的故事

  “他是全家的骄傲,

  也是我的榜样”

  他要一点一点

  把“最可爱的人”的故事

  讲给更多人听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2022年9月15日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

  只剩鞋底的作战靴

  锈迹斑斑的子弹制作工具

  断成两截的勺子

  破碎的护目镜······

  都是志愿军烈士

  浴血奋战的记录与证明

  光阴流转,沧海桑田

  和平驱散了天空的战机和炮火

  今日中国,山河无恙

  当历史将接力棒移交过来

  我们铭记那场战争

  是因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怀念那些英雄

  是因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离家尚是少年之身

  归来已是报国之躯

  历经两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

  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伟大胜利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志愿军将士

  成为中国人民

  永不褪色的记忆

  2023年11月23日

  运-20将接运第十批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阔别70余载

  他们终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英雄从未远去

  寻找还在继续

  为烈士寻亲 让忠魂归根

  盛世思英烈 铭记为前行

  长眠他乡的英雄

  欢迎回家!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中国军网、长江日报等

  (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