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与传承:档案馆工作感怀
发布时间:2025-11-13 20:44:41 人气:16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姜红玉 | 作者:龙毅鹏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龙毅鹏)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也是文明绵延的见证。真正有价值 的馆藏,在于它能多维度、生动地反映社会变迁与人文风貌。作 为市级档案馆,仅收藏机关单位的文书档案是远远不够的,唯有 致力馆藏多样化,不断丰富馆藏,才能展现出档案馆的特色,并 为编纂经典档案书籍、传承历史文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 我们需改变过去守株待兔的惯性思维,开阔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路径。

迁入新馆六年来,邵阳市档案馆主动走访征集,收藏了不少 社会名人的实物档案,收集各类书籍资料近 800 本。这为 2021 年邵阳党史陈列馆的顺利开馆默默做出了贡献;为《百年风 华——邵阳红色档案记忆(1921—2021)》的快速出版,提供了 有力支撑;也为正在编纂的《宝庆码头》打下了坚实基础。有耕耘便有收获。但在欣慰之余,我们也伴随着一份深沉的 感怀。特别是在征集一些特色档案的过程中,一些受访与捐赠的 老同志相继离世,让我们深感历史的厚重与抢救性征集的紧迫, 更深感肩上传承责任之重大。
2019 年 6 月,我们前往中西医结合医院看望并采访湘中二 支队的老同志辛立文(89 岁),单位带去了 800 元慰问金,并 在《邵阳日报》为他作了特别报道。未曾想,他于三天后安详离世。

征集王德仁口述档案
2019 年 6 月,我们到邵东市采访南下干部王德仁(93 岁)。 他是辽宁铁岭人,曾在辽沈战役中随部队投诚,后参加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屡立战功。采访时,他向我们展示了印有 林彪、罗荣桓、邓子恢、谭政、陶铸署名的立功证书等珍贵资料。 我们随后邀请其单位老干部召开了座谈会。同年 8 月,《邵阳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隐功淡名照初心——记邵阳“张富清” 式离休干部王德仁》。文章见报两个月后,王老逝世。其子特向 我们索要了 6 份报纸以作纪念。
2019 年 8 月,我们赴大祥区原佳惠超市后栋六楼采访武术 大师彭廉泉(91 岁)。他亲眼见证了解放军进入邵阳城和枪决 大土匪陈光中等历史场面,还生动讲述了“李书文八极拳”第二 代嫡传人李萼堂的传奇往事。采访当日,他精神矍铄,侃侃而谈 三个小时,滴水未进,并现场演示武术动作。后不幸染病,他于 2022 年逝世。

征集彭廉泉口述档案
2021 年 5 月,为筹备邵阳党史陈列馆开馆,我们前往原邵 阳市委副书记屈家海(86 岁)家中采访,征集了他的几件珍贵 实物档案。其中一张他参加 1990 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 会时与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合影,极具历史价值。这些资料已用于 党史陈列馆展览。屈老于三个月后逝世。

采访屈家海并征集实物档案
2021 年,曾担任邵阳县、城步县县委副书记及省环保局副 局长的路福贵(90 岁,离休干部,居天津)得知我们在编纂《邵 阳解放》一书,便将本人所撰《我的南下》(内部版)书稿寄赠 我们,内含多幅珍贵原始照片。我们在《邵阳解放》(内部版) 中为他设一专版,并寄赠成书给他。路老在收到书籍后两三个月 与世长辞。
诸如此类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档案工作的意义。市档 案馆征集这些老同志及其他社会名人的实物档案,不仅是为了丰 富馆藏,更是为了将那些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和精神财富,转化 为可以触摸和感知的文化传承。每一次走访,我们不仅带去了组 织的关怀与慰问,也收获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记忆。我们深感, 这些老同志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怀揣着对党组织的深厚感 情,愿意将毕生经历娓娓道来。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些珍贵记忆 的聆听者与守护者,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

档案馆干部正在接收档案进馆
曾有一位友人与我们笑谈: “你们一去,老先生便仿佛完成 了最后的心愿。”我们听后,心中涌起的不是沉重,而是一份欣 慰。正因为我们及时赶到、真诚倾听,才让这些即将随岁月飘散 的故事,得以定格为永恒。生命虽有终期,但精神可以长存。我 们所做的,正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撷取那些闪光的片段,将它们妥 善安放,传之后人。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温暖的“接力”—— 我们从他们手中接过历史的火炬,继续照亮前行的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正是档案工作者的信念与担当, 我们为此而自豪,也为此而前行。

市档案馆近年来获赠的部分书籍
一审:姜红玉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