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卡壳钱难收 法官“跑腿”续合作
发布时间:2025-11-18 19:40:34 人气:2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辉 | 作者:陕大远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陕大远)近日,慈利县人民法院阳和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因装修工程衔接不畅引发的承揽合同纠纷。
2022年6月28日,原告慈利县某公司与被告张家界某公司签订《设备采购和安装合同》,约定由原告为被告提供水电系统安装服务,被告按约定分期支付承揽费用。合同生效后,原告依约推进并完成部分安装工作,然而工程却因被告委托的第三方装修团队进度严重滞后陷入停滞,后续管线铺设等关键工序无法按计划开展,项目推进陷入僵局。以此为由,被告拒绝支付到期的部分承揽款项。原告多次沟通协商无果,既担心工程搁置导致投入亏损,又不满款项拖欠影响资金周转,最终选择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欠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承办法官阅卷后发现,案件法律关系清晰,但若简单“一判了之”,看似厘清了权责,实则暗藏“双输”风险:原告可能失去既有工程项目与合作机会,被告则可能因合作破裂导致项目“烂尾”,延误后续经营规划,额外增加成本损耗。
“坐堂问案难触核心,只有走进现场,才能找到解纷关键。”承办法官意识到,仅靠书面材料无法掌握工程停滞的真实情况,必须深入施工现场,摸清症结所在。为此,法庭决定打破“法庭内调解”的常规模式,将调解现场搬到项目工地,开展现场办公。
在机器轰鸣、建材堆叠的施工现场,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负责人、项目经理共同到场,围绕工程实际情况展开调解:引导原告现场指认因第三方延误无法推进的工序节点,直观呈现工程停滞的客观原因;同时让被告当场说明对已完工部分的质量意见,消除双方对“工程成果”的认知偏差,将争议焦点从“追责对错”转向“推进项目”。
“项目卡壳在第三方环节,并非原告履职问题。若因款项纠纷导致原告撤场,重新找供应商、衔接工程进度,只会让工期更久、损失更大。”法官面向被告负责人,清晰剖析利弊;转而又对原告负责人耐心劝解:“理解你对款项的顾虑,但被告并非恶意拖欠。不如协商‘付款节点与工程进度挂钩’的方案,既保障你的回款权益,也为项目推进留足空间。”
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让双方放下对立情绪,真切感受到彼此的难处与继续合作的诚意。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重新修订付款计划,约定继续推进合作:被告承诺按新约定及时支付承揽费用,原告则自愿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原本剑拔弩张的合作关系重回正轨。
近年来,慈利法院始终聚焦企业司法需求,将“司法为民”理念融入营商环境建设,通过“现场办公、多元调解、靶向解纷”等举措,把司法服务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关键处,以司法智慧化解矛盾,以司法温度守护权益,让法治成为滋养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沃土”,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